油电混合奶爸车! 20万以内, 我为什么选择了零跑C16?
- 2025-07-16 20:05:19
- 923
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驾龄的"老司机",我的换车历程可谓一波三折。原本家里是一台2018款的某合资品牌中型SUV,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多(现在有两个孩子和偶尔需要接送的老人),五座布局已经显得捉襟见肘;加上近年来新能源技术的突飞猛进,我那台百公里油耗10L+的"油老虎"在用车成本上就显得越来越不经济。于是从2024年底开始,我就踏上了漫长的选车之旅。
六座刚需是我们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。经过多次全家出行体验,我深刻认识到传统七座SUV第三排的鸡肋——进出不便、空间压抑,而五座车又没办法满足偶尔的多人乘坐需求;而六座布局的2+2+2座椅设计则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:第二排独立座椅不仅舒适度高,中间的通道也让第三排乘客进出更加方便。此外,续航焦虑也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。虽然家里可以安装充电桩,但偶尔的长途旅行让我对纯电动车仍存顾虑,因此增程式混动成为我的考虑对象。
在预算方面,我把价格的上限设定在20万元左右。这个价位区间内,我也陆续看了市场上的几款主要竞品:比亚迪唐DM-i、哪吒L、问界M5和理想L6。经过初步筛选,理想L6因超预算被排除(起售价24.98万),问界M5没有六座版本也被我剔除,而最终进入我选车决赛圈的是比亚迪唐DM-i和零跑C16增程版。
通过一系列的对比,我发现零跑C16在智能化配置和舒适性装备上具有明显优势。虽然也有价格更低的竞品,但普遍都缺少六座布局和激光雷达;比亚迪唐品牌力很强,但智能配置和坚挺的售价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门槛。特别吸引我的是2026款零跑C16标配的128线激光雷达,这在20万内车型中也是没谁了,而同价位的车型,甚至连选装激光雷达的选项都没有。所以说,零跑C16慢慢占据了我心里重要的位置。而且新款C16也确实挺漂亮的。
它的前脸采用了零跑品牌全新的"数字呼吸格栅"设计。与传统燃油车不同,它的格栅表面布满菱形参数化纹理,在解锁车辆时会伴随灯语动态点亮,仪式感非常强。大灯组采用分体式设计,上方的LED日行灯带贯穿整个车头,拉伸了视觉宽度;下方的主照明灯组与通风口造型相结合,既美观又实用。销售顾问给我说,这套大灯具备自适应远近光和弯道辅助照明功能,夜间行车更加安全。值得一提的是,C16的前机盖采用了双液压挺杆支撑,在这个价位段并不多见,细节做工值得点赞。
我认为侧面的一个实用设计是后排隐私玻璃,这不仅省去了贴膜的麻烦,还能有效阻隔紫外线,主要是贴膜之后,时间一长也会散发有害气体。轮毂方面,试驾车配备的是20英寸双色旋风式轮圈,搭配235/55 R20的轮胎,兼顾舒适性与运动感。销售说,要是加点钱选装个尊享包,还能升级为21英寸三叉戟轮毂和更高端的静音轮胎,这个因人而异吧,反正我觉得够用就好。
车尾部分采用了当下流行的贯穿式LED尾灯,灯腔内部有精致的立体纹路;尾门开启高度可调,并带有脚踢感应功能,对于经常双手提物的家庭用户非常友好。后包围设计简洁大方,增程版与纯电版的区别仅在于右下角的标识,没有突兀的排气装饰,整体感会更强一些。
拉开车门的那一刻,我就被零跑C16的内饰质感惊艳到了。我试驾的这台车采用了紫色内饰主题(官方称为"星垣紫"),中控台、门板等触手可及的地方大面积使用了软质材料包裹,缝线工整细腻,完全没有这个价位常见的塑料感。
仪表台布局采用了新能源车常见的那种极简风格,物理按键被大幅精简,所有功能都集成在14.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上。驾驶员前方是一块窄长的液晶仪表盘(10.25英寸),显示信息清晰简洁,不会分散驾驶注意力。
方向盘采用真皮包裹,握感厚实,三点和九点位置有贴合手指的凹槽设计。多功能按键为实体+触控组合,左右两侧分别控制驾驶辅助和多媒体系统,逻辑清晰容易上手。让我惊喜的是方向盘还具备加热功能,而且是全系都有,这对于北方用户来说,就是冬季的福音,谁用谁知道。
中控区域的设计尤为巧妙,上层是手机无线充电板(功率50W带散热风扇),中间是精致的旋钮式换挡机构,下层则是一个容积可观的储物格,内含USB-C充电口和12V电源;部分高配车的底部还隐藏着那个备受好评的8.1L车载冰箱,支持-6°C到50°C的温度调节,夏天能随时喝到冰镇饮料,冬天则可以保温饮品。
作为一款主打家用的六座SUV,座椅舒适性无疑是C16的重头戏。前排座椅采用Nappa真皮包裹,填充物的软硬、坐垫长度,我觉得都很合适,能够足够支撑大腿;功能方面,主驾驶支持12向电动调节(含4向腰托),副驾驶为8向,且都具备三档通风/加热和五种模式按摩,这在同价位堪称奢侈。
第二排是两个独立座椅,支持电动前后滑动和靠背角度调节(最大155°),坐垫厚度比前排更舒适,很像是一台MPV的乘坐体验。实用的是横向滑轨功能,单侧座椅可左右移动至多190mm,虽然不是很夸张,但既方便照顾儿童,也能在不需要进入第三排时创造更宽敞的乘坐空间。配置上同样不吝啬,加热、通风,高配车还给了按摩,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了,甚至还有独立的分区空调控制和USB充电口。
按说,第三排座椅往往是大六座SUV的软肋,但零跑C16的表现还真是不赖。得益于电机后置的设计,第三排脚部空间没有被电池组侵占,像我这种175cm的身高坐进去,膝部还有一拳余量,头部也不显压抑;"剧院式"的阶梯布局让第三排乘客视野更好,两侧还贴心设计了杯架和储物格。虽然长途乘坐的舒适性还是不及前两排,但短途出行完全不会让你觉得“憋屈”。
储物空间方面,C16在细节处下足了功夫。全车共有18处储物格,包括门板上的超大杯架、中控台下方的抽屉式储物格、前排座椅背面的文件袋等。特别实用的是中央扶手箱,内部空间规整且深度可观,还配有可拆卸的分隔板,灵活适应不同物品存放需求。
后备箱容积在六座状态下为209L,不算大,但也能轻松放下两个28寸行李箱;放倒座椅后,就可以扩展至1022L了,露营装备、婴儿车都不在话下。更妙的是车辆的一键大床模式,按下按钮后第二三排座椅会自动放平,形成一张长度超过1.8米的"双人床",午休或露营时非常实用。另外,销售还演示了后备箱盖板下的隐藏储物空间,里面规整地放置了补胎工具和随车充电线,设计相当用心。
静态体验已经让我对C16充满好感,但真正决定购买与否的关键还是动态表现。在销售顾问的陪同下,我进行了约1小时的试驾,路线涵盖城市道路、高架桥和一小段非铺装路面,全面测试了这款车的动力、操控和舒适性。
对于零跑C16的动力系统,我认为平顺和静谧是主旋律;怎么说呢?我试驾的是增程280激光雷达版,动力系统由1.5L四缸增程器+后置单电机组成。电机最大功率170kW(约231马力),峰值扭矩320N·m,官方0-100km/h加速时间为8.6秒;单看数据的话,可不算亮眼,但实际驾驶感受却出乎意料的轻快。
起步阶段,电机瞬时扭矩输出的特性让C16显得游刃有余,轻踩电门就能获得顺畅的加速感,完全没有燃油车的换挡顿挫;中段加速(40-80km/h)力道充沛,超车时信心十足;即使车速超过100km/h,再加速能力也没有明显衰减,高速巡航时超车依然轻松。
三种驾驶模式(经济、舒适、运动)的区别主要在于电门响应速度和能量回收强度。经济模式下电门略显慵懒,适合拥堵路况;运动模式则变得敏感许多,轻点就有推背感;我习惯使用的是舒适模式,兼顾了响应性和平顺度。值得一提的是,即使在运动模式下,C16的加速也不会给人突兀感,这对容易晕车的乘客非常友好。
增程器介入的动静是我特别关注的点。销售特意让我在纯电模式下将电量耗至20%以下,以体验增程器启动时的表现。实际感受相当惊喜,如果不是盯着能量流界面,几乎察觉不到增程器何时开始工作;只有在急加速时,才能听到轻微的工作声,但远比传统燃油车安静。这得益于零跑对增程器的精细调校和出色的NVH控制。
动能回收提供三档可调,即使用强档位的拖拽感也不会让人不适,接近燃油车带挡滑行的感觉;不过我个人更喜欢的是自适应回收模式,系统会根据前车距离自动调整回收强度,开起来几乎不用踩刹车,大大减轻了驾驶疲劳。
除200尊享版之外,零跑C16增程版搭载的都是38.7kWh大容量电池组,这也算是2026款的一个升级点,CLTC纯电续航达280km,综合续航高达1150km。这意味着像我这样日常通勤50km左右的用户,完全可以做到一周一充,基本当纯电车使用;长途出行时,增程系统的存在彻底消除了续航焦虑,一箱油就能从北京干到上海了。
充电方面,C16增程版也支持直流快充,30%-80%充电用时不到20分钟;交流慢充功率相对小了很多,30%-80%的充电大概3.5小时。销售介绍,买车的时候,厂商还会赠送价值几千元的家充服务包(含30米内基础安装),当然了,这也属于是国产新能源车企的基础操作。